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16-09-21 13:00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一到春天,这盛开在溪涧漫山遍野的桃花,着实会让人以为来到了桃花源。这300多亩地里的桃园隶属于永宁慈善扶贫基地——宁海县平岭水果专业合作社,正是它养活了岔路镇平岭村山头上的几十户无固定收入的农民们。
创业初衷:为了贫农的生计
永宁慈善扶贫基地的负责人,叫王贵苗,经营桃园并非他的主业,宁海永宁金属铸造有限公司的老板才是他为外人所熟知的身份。心宽体胖的他,被问起当初如何想到这开辟一片桃花源的问题时,便乐呵呵的笑起来,憨憨的说,只是想为岔路的父老乡亲的找点事做,年轻人们都走出大山了,剩下他们这些只会干点农活的老农民,也实在谋不了什么生计,为他们寻点事情做做,也算是一件功德。
2012年,王贵苗投资90多万元用于种植金桃,300多亩地里的4000多株桃树,全靠这村里30多户农户打理。灌溉、施肥、除草、除虫,活虽不重,倒也是正儿八经需要长期有人打理的农活。一年下来,光肥料就要花费七八万元,加上人工,合作社3年下来,亏了20多万,但王贵苗并没有喊停。即使好几次碰上台风天,眼睁睁看着成熟的果子就这么落地了,他也从没有放弃,从头到尾,他只是把卖水果看成是帮助农民这成果之后的附赠品,在他眼里,回报家乡,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做点贡献才是他作为商人真正的反哺。
口碑相传:获得农民的交口称赞
农民在打理自家田地之余,赚点额外收入,真是再好不过的事。农民们忙习惯了,如今土地不多了,农活也没有那么多了。加之年纪的因素,也让农民们着实干不了过重的活。娄逢满说:“我们农民干了一辈子农活,让我们玩手机,跟上互联网时代也确实不太现实,干活的都是五六十岁上了年纪的人,别说新技术,就算赚了钱,也不舍得买智能手机啊。”这大实话也正是应了王贵苗的创业初衷。
尽管种桃子并没有让王贵苗开出事业第二春,相反,还亏了不少,但他却从不拖欠工人工资。合作社年发放工资20余万,长期工年收入3万元左右。干活的都是50-70岁的留守农民,平时也就30多人长期在帮忙干活,几年下来,大家也都把这桃园当成自己的田地,一干完家里的活,就往这桃园跑,一起拉拉家常,干干活,倒也是件打发时间的乐事。农忙时,大家喊来自己的儿女或者朋友,摘桃子那会儿最多能达到七八十人,这在桃园里可是片热闹的景象。
娄逢春和吕结对这对60多岁的夫妻,便是常驻在这桃园里的农户。为了照看桃园,他们把家也安在这里,两夫妻就住在这园子里,一年到头尽心尽责的照顾这些桃子,王贵苗也把他们当桃园的管家,除了平常干活的工资,还发他看管桃园的辛苦钱,一年下来,两夫妻也能挣到七八万元。这对山里的农民来说,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也让他们对桃园多了一份家一样的归属感。
渐渐的,七里八乡的农户们听说了,大家也都闲时来田地里聚聚,忙时来帮忙摘桃子,按天计工钱,也没有准时准点,空了就来,干完活了就各回各家,欣欣然一片桃花源里和谐的景象。
在王贵苗眼里,他收获的不仅是农民对他的感激和称赞,更重要的是大家把他当亲人而不是老板,像对待自己的农作物一样照看着这片桃园。
善有善报:善花结出了善果
很多人听说了王贵苗的善心桃园后,都跑来上门收货,据农民们说,好多人开着卡车来收货,成熟的桃子摘下后,根本不用担心销路。这长在山里经土生土长的农民种植的桃子,没有甲醛浸泡,没有工业污染,长出的桃子自然美味。
2015年开始,平岭水果专业合作社所在的永宁基地成为宁海县慈善总会的扶贫基地,总会已连续2年为基地捐助帮扶款8万元,这笔钱也让王贵苗能更好的建设基地,造福乡亲。除了为扶持户提供水果生产场地和设备外,还帮他们做好技术业务培训,及时解决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
为了回报社会,王贵苗还把一筐筐的桃子往当地的敬老院送,去年一共送了三四百斤金桃,不为宣传,只是想让老人们也尝尝种在这片地里的金桃,希望他们健康长寿。
回报家乡,在创业的道路上,老王的初衷一直很单纯;开花结果,在这片桃园里,收获的不仅仅是感动。